台大醫院研究:40歲就篩檢 大腸癌死亡風險降4成 2025-07-04 00:01 聯合報/ 記者林琮恩/台北報導 依衛福部統計,大腸癌名列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三位,且有年輕化趨勢。台大醫院昨發表 最新研究,經長達十七年分析基隆與台南市社區大腸癌糞便潛血篩檢資料發現,若篩檢年 齡提前至四十至四十九歲,死亡率將從每十萬人年七點四例,降至三點二例,死亡風險降 幅達四成。國健署今年下修大腸癌糞便潛血公費篩檢年齡至四十五歲,家族史者為四十歲 ,此研究提供強力的科學依據。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及台大醫院企劃管理部主任邱瀚模率領團隊研究發現,四十歲開 始進行篩檢的早期篩檢組,大腸癌發生率每十萬人為廿六點一例,罹癌風險低於五十歲開 始篩檢的四十二點六例,經調整變因後,早期篩檢組的大腸癌發生風險下降百分之廿一至 廿三,死亡風險下降百分之四十二。此研究今年六月刊登在國際期刊「JAMA Oncology( 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卷)」。 邱瀚模指出,研究發現,早期篩檢組每檢查一五四八人,可以預防一例大腸癌,但五十歲 開始篩檢,則需篩檢二○七九人,才能預防一例,而五十歲以下年輕型大腸癌病人,多數 具家族史或有基因突變,且家族一等親、二等親罹癌人數愈多、年齡愈早、親等愈近,大 腸癌風險也隨之提高,因此,衛福部今年下修篩檢年齡至四十五歲,與美國大型醫學會建 議相符,但國內政策更有此真實世界的研究支持。 但糞便潛血篩檢年齡每下修五歲,篩檢人數增加情形,更勝年齡上修人數,在醫療量能有 限下,若要全面下修公費篩檢年齡,恐排擠其他高風險群篩檢時間。邱瀚模說,若全面下 修,大腸鏡檢查恐需等待更長的時間,目前仍建議具家族史者優先列入篩檢對象,民眾若 要自費大腸鏡檢查,建議四十歲以上開始,不必太早執行。 衛福部國健署長吳昭軍說,一一一年大腸癌新發個案為一萬七千六百多例,發生率在十大 癌症中排名第二,一一三年約七千人因大腸癌病逝,於十大癌症死因排名第三;研究證實 ,篩檢可降低晚期大腸癌發生率百分之廿九,死亡率降低百分之卅五,如今大腸癌有年輕 化趨勢,且年輕型大腸癌侵襲性強,需早期發現、介入治療為防治要務。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84936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org.tw), 來自: 36.227.222.1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org.tw/Gossiping/M.1751732718.A.F03
htc314: 甲甲?106.105.188.220 07/06 00:57
htc314: https://i.imgur.com/f6dkbvQ.gif106.105.188.220 07/06 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