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體來源: 中央社 2.記者署名: 林尚縈 3.完整新聞標題: 熱浪襲柏林 湖邊公園裸曬成民眾避暑日常 4.完整新聞內文: (中央社記者林尚縈柏林5日專電)室內通常不裝設冷氣的柏林民眾如何捱過熱浪?柏林 本週氣溫一度飆升至攝氏40度,市區街頭空無一人,湖邊與市中心泳池一位難求。面對熱 浪來襲,居民選擇在湖邊喝啤酒、裸曬身體,展現自由的天體傳統與派對文化。 全球暖化,極端氣候頻繁影響人們日常生活,夏季向來涼爽的德國近年也難逃熱浪侵襲。 本週三(7月2日)柏林氣溫飆升至攝氏40度,下週預計迎來第二波熱浪,平日熱鬧的市中 心唱起「空城計」,街道上幾乎不見行人。 週末氣溫驟降至約攝氏25度,回到柏林夏季均溫,市中心與公園也恢復往日生氣。中央社 趁氣溫宜人,訪問這些在高溫中消失了的柏林市中心居民,了解他們當天如何避暑、度過 極端炎熱的一天。 多數受訪民眾表示,在高溫天氣下會前往湖泊或室外泳池避暑,也有人選擇待在家中、用 窗簾遮光來降低室內溫度。 柏林與環繞柏林的布蘭登堡邦(Brandenburg)為冰河遺留土地,有超過3000個大大小小 的湖泊。克莉絲蒂娜(Kristina)與克萊歐(Cleo)告訴中央社,大眾運輸方便抵達的湖 泊經常人滿為患,柏林的公共泳池在高溫日也幾乎全數爆滿,市區需要更多可供消暑的空 間。 拿著啤酒坐在公園聊天的亞力克斯(Alex)與伊凡(Ivan)說,他在高溫日其實也與今天 相同,「只是那時我不是坐在草地,而是泡在河上的Badeschiff裡喝啤酒。」Badeschiff 是柏林施普雷河(Spree)上一座河內泳池,是夏天深受年輕人歡迎的城市派對避暑地之 一。 受訪者尚恩(Shawn)則觀察到柏林街頭穿著變化:「人們穿得很少,沒穿內衣、只穿透 視T恤。我想這是文化使然,柏林比較自由開放。」 裸體在柏林從不是罕見景象,德國有「裸體文化」(Freikörperkultur,簡稱FKK)傳統 ,源於20世紀初的生活改革運動,強調以裸身親近自然,促進身心健康。 這種文化在前東德時期尤其盛行,東德初期一任文化部長貝歇(Johannes Becher)曾禁 裸,強制公園和湖泊的裸體人士穿上衣服以「保護國民的眼睛」,遭大規模支持天體文化 者抗議,知識份子反彈發起連署,東德政府最終讓步,允許人們在特定區域自由裸身。 根據官方歷史資料,到了1980年代,東德至少有60個官方天體沙灘,甚至連非指定區域也 普遍容忍裸泳,是德國東部日常中重要的自由精神象徵。 不過隨近年極端氣候加劇,熱浪加上德國東部地區盛行的天體傳統與柏林派對文化,在接 近自然的湖泊與公園曬肉的人越來越多,街上的年輕人也越穿越清涼。 奧斯納貝克(Osnabrück)大學皮膚科系主任約翰(Swen Malte John)提醒,高溫天氣 使人穿著減少,皮膚長時間暴露在強烈紫外線下,恐在不知不覺中累積傷害,提高罹患皮 膚癌風險。 根據聯邦統計局,德國每年約有30萬人罹患皮膚癌,且人數有不斷上升趨勢,其中以基底 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與黑色素瘤最為常見,皆與皮膚大面積過度曝曬陽光有關。 除了出於自由意願,有更多人因工作需求,被迫接受高溫下的陽光曝曬。受訪者凱倫( Karen)即特別關心在戶外工作的勞動者,認為道路工人、外送員等在烈日下工作可能升 高罹患皮膚癌風險,支持德國現在部分在野黨提出的「高溫放假權」,保障勞動者的健康 。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7050246.aspx 6.備註: 記者對這題目做了很多功課,不過第1張照片拍的海灘,讀者 應該會大失所望,畢竟是規範的問題... 雖然如此,還是講到FKK (Freikörperkultur)關鍵字可供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web.org.tw), 來自: 36.226.171.23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pttweb.org.tw/Gossiping/M.1751733226.A.41C
jpgjpg2005: 樓下都喜歡裸屌在凱道 114.42.191.177 07/06 00:34
coffeemilk: 給樓上吹 61.231.11.172 07/06 00:36
iLeyaSin365: 自由天體文化 223.138.164.48 07/06 01:14